李玉楨——企劃 嚴葳Wei——圖片提供
十多年前美國遊學時偶然邂逅的食譜書書店,開啟了Wei對於「食物美學」的追求,也讓她意外地發現了「食物攝影」這個全新領域。透過視覺與味覺交織的創作過程,讓日常裡的每一頓飯都能成為藝術的延伸。
以食材為筆、蔬果為色,談食物造型師的「上妝術」
Wei形容「食物造型師」的工作其實就像是食物的「化妝師」,如同時尚攝影中的彩妝師與造型師,她是為食物進行整理與設計的角色。而食物造型工作的核心,除了思考如何運用色彩做出對比,同時也會評估蔬果的形態與切法。「奇異果通常被切片,但若嘗試縱切成半月狀,換個切法便能讓畫面呈現不同的感受。此外,在一道菜中加入檸檬時,也會考量是否該切片、切角,還是只用檸檬皮的細絲。」她深入地分享著造型工作中的巧思,無論是擺盤細節,還是需創造出具氛圍感的場景,這些幕後看不到的雕琢與努力,正是讓食物影像創作栩栩如生的關鍵。
隨兒時廚房光影印象,重現料理創作的靈魂
「我後來也才漸漸地發現,自己追求的光影和場景,其實都來自『阿嬤的廚房』,一個有著木製櫥櫃、大窗戶與陽光斜灑的空間。」Wei形容小時候家裡不時會養著兩籠螃蟹,或在浴缸裡放水養鰻魚,而阿嬤「大廚」般的身影旁會有一大鍋高湯等著隨時入菜,家人們也總跟在一旁認真地張羅著。「我好像是用食物創造回憶,也用回憶塑造食物的呈現。」Wei用鏡頭與擺盤想説的不僅是料理,更是能觸動觀者回憶的日常藝術。她曾以家族流傳的「菜捲」為題,用深木色背景搭配有微妙光影的擺盤,重現了茶行老家的古早氛圍;「炒意麵」則是年夜飯中的壓軸菜,搭配只會在過年出現的家傳碗盤盛裝,並以紅色帶有金絲的繩線點綴,好似家人間流動的溫情般,格外地耐人尋味。
生活中總少不了有萬用的柑橘相伴
因造型工作而研究了各式蔬果的Wei,「柑橘」對她而言別具意義。「它是一種獨立且不給人添麻煩的水果,從果皮到果肉都能成為廚房與生活裡的百搭選擇。果皮能在自然乾燥後散發香氣幫助除臭。甜點裡它是點睛的清香;菜餚中它是調和的酸甜;甚至感冒時,一顆烤過的橘子更像碗熱湯般的慰藉。」她娓娓道來柑橘的各種妙用,柑橘總能變換不同風味,用酸用甜用香氣去襯托菜色。「不過柑橘很少是料理中的主角,它們是隨和、謙和的,完成使命後就退下不爭風光,就像水一樣,滋養萬物而不居功。」如同Wei在進行食物攝影或造型時,都是希望成品是吸睛的。然而,在每次努力完工後,她往往只想回到幕後,靜靜地欣賞成品閃耀登場的那一刻,便也感到滿足與欣慰。
料理即創作,用蔬果點亮日常之美
1. 是否有哪一種「臺灣蔬果」特別吸引你的注意,啟發了您的藝術想像?
Wei:一般人提到「愛玉」,腦海中浮現的大多是愛玉凍的模樣,很少人能真正地了解它的原貌。它生長於高海拔地區,果實未成熟時為綠色,成熟後轉為紫色,繁殖甚至需依靠特定的愛玉小蜂授粉。成熟果實內含細緻果膠,只需搓洗並浸水即能凝結成晶瑩剔透的愛玉凍。無論是它的葉子、未成熟的綠色果實、成熟後的紫色果實,還是經過曬乾處理的成果,都在在展現了「愛玉」生命旅程的完整樣貌,更承載了臺灣文化特色與大自然的美妙創造力。
2. 您會如何建議藉由「食物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美感,實踐生活美學?
Wei:食物的美感不僅存在於料理本身,也體現了日常細節的發掘與欣賞。例如,小時候會剝開文旦皮戴在頭上、從紅白塑膠袋中取出水果的畫面,或是鳳梨蝦球上撒彩虹巧克力米等,這些再日常不過的細節,其實正充滿了臺灣的文化之美。蔬果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創作,無論是外型、色彩還是味道皆充滿美感。選擇當季蔬果入菜,從如何切割、擺盤、調味,甚至是用什麼款式的餐具來搭配,也都可以成為一次創作過程。例如,用橢圓盤裝紅蘿蔔絲與柳橙片,形成暖色系視覺;或用青椒和黃甜椒創造鮮明的跳色對比。這些選擇不僅讓料理變得更有趣,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與創意,讓飲食成為連結生活美學與藝術表達的橋樑。
嚴葳Wei
台南人,英文系畢業後經歷了文創、藝文、出版產業的磨練,後來認清只鍾愛攝影與食物,所以當了食物攝影師一陣子,後來想更靠近食物一些,成立「Somefood & Something Else 」工作室,現為專職食物造型師。
食物攝影|somefoodandsthelse.com
FB|Somefood & Something Else
IG|@somefoodandsthel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