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/Jun 我的私藏花園小藝廊
主題選讀專欄
___每期邀請一位編輯/作家談談閱讀的療癒、思索與啟發,偶然展開的一頁,或許就能邂逅一本與自己有所共鳴的書。慢慢讀,文字有香,日子更有味。

導讀人.撰文 —— 詩人 吳俞萱
當期選書 ——《Georgia: A Novel of Georgia O’Keeffe》Dawn Tripp
沒有人看過一朵花,歐姬芙說,花太小了,我們沒有時間,可是看花需要時間。於是,歐姬芙畫的花盛開就像一座天體綻放層層疊疊的顏色和皺褶。她不是勾勒一朵花的外形,而是敞開花的內部,細細描繪艷紅的罌粟、紫黑的鳶尾、純白的曼陀羅,彷彿這些巨大的花朵沒有可以測量的邊界,透著繁複的細節和神秘的氛圍。
這跟歐姬芙的臥房一點也不一樣。
當我穿越新墨西哥赤色的荒漠和綠色的仙人掌,穿越歐姬芙的泥磚屋,穿越她的廚房和畫室進到她的臥房――房間窄小而簡淨,一張素白的床和一張素白的椅子之外,什麼也沒有。
然而,什麼也沒有的內部景觀――抽離了人的意圖和痕跡――也讓歐姬芙筆下的花和她的臥房忽然相像了起來。那毫無遮掩的純粹形色因為太過清晰而顯得曖昧。一個空的空間,包容了所有的想像和投射。畫中的花朵雄蕊和花瓣內層,很快就被視為女人的乳房和臀部的薄片,而正中央,象徵了人類的起源。
沒有人看過一朵花,就像沒有人看過自己的想像怎麼把花毀掉。
歐姬芙說:「別人的想法永遠比不上你自己的,因為這是你與生俱來的視界,最終也是你的全部。」傳記小說《Georgia: A Novel of Georgia O’Keeffe》裡的歐姬芙則說:「我不想用他們的眼光看世界。我想看到別的東西。我想感受別的東西。一朵花是顏色與形狀,是它綻放與閉合的方式,是微風穿過時它的律動,是晨光中閃耀的姿態。」
花只是花,沒別的意思。歐姬芙的藝術追尋是不把一朵花當作想像的彈簧,不輕易飛躍表面,不隨便跌進想像的深淵。對一朵花的尊重,就是停留在一朵花的表面。不抱目的,看一朵花。抽離了人的意圖和痕跡,真正的相遇才能發生。
延伸閱讀
無界之地
作者/瑪麗・奧斯汀
出版/果力文化
因稱頌自然、致力保存美國原住民文化與西班牙殖民文化而聞名,美國自然文學代表作家奧斯汀在十九世紀末移居莫哈維沙漠,以冷靜而節制的筆觸,帶讀者看進這塊遼闊荒野,描繪在這個「失去邊界的國度」生活的人們,思索自然與文明的共生關係。
圖 / 果力文化
野鳶尾
作者/露伊絲.葛綠珂
出版/寶瓶文化
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伊絲.葛綠珂的第七本詩集《野鳶尾》,在詩集中,她建造了一座自己的花園,透過敘事者「我」的轉換,或許是一朵花,抑或是在打理花園的詩人,也可能是造物主或自然萬物,由層層對話帶出各種對生存、生命的叩問。
圖 / 寶瓶文化
吳俞萱
畢業於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。著有《忘形――聖塔菲駐村碎筆》、《帶著故鄉行走》、《熱戀:邊界往返的信》等書。旅居世界各地,關注詩的身體和身體的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