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劃/李玉楨
圖片提供/吳雨歡 Huan
走進 Huan 的工作室空間,彷佛踏入一座微型植物園。陽光透過窗戶灑落在一片片細膩雕刻的皮革葉片上,每一片都像帶著微風的呼吸,展現植物最靜謐而詩意的姿態。這裡不僅是她創作的場域,更是一處將皮革工藝與植物藝術交織而成的「小藝廊」。
她將生活中細微美好的日常風景,用極致的工藝和耐心溫暖呈現,在材料、空間與時間中尋找生活的靜好。


創作與靈感:花卉植物 x 皮革工藝
Huan 的創作旅程起始於從小對於繪畫的熱愛,大學時主修金工設計,畢業後進入珠寶業界擔任設計師十餘年。然而,她始終渴望更自由的創作方式,於是開始尋找新的媒材。「當時我對皮革一無所知,只是覺得這個材質溫潤、可塑性高,而且帶著一種時光雕刻的質感,」Huan 回憶道。於是,她利用下班時間自學皮革工藝,開始自學染色、雕刻及塑形,慢慢地從製作皮件到發展出自己的藝術風格。
而真正讓她選以植物作為創作題材的契機,來自於她對觀葉植物的熱愛。育兒期間,她開始在家中養植各類觀葉植物,並驚嘆於葉片獨特的紋理與形態。「有些植物珍貴難求,甚至一株要價不菲,於是我開始思考,能否用皮革來創作屬於自己的植物收藏?」Huan 的皮革作品多以「微觀」比例呈現,每一片葉子、每一朵花仿若被時光凝結,細緻入微。這樣的創作手法,與她過往的金工經驗不謀而合。「做珠寶設計繪圖時,鑽石和寶石的切割線條都必須精確無誤,這讓我對細節特別敏感,當我轉向皮革工藝時,這種對微小世界的專注力依然深植於我的創作中。」

「緩室」空間:花園小藝廊的詩意場域
對 Huan 來說「緩室」不僅僅是工作場所,更是一個充滿故事與靈感的生活場域。當初在籌劃工作室時,她與大學同學們集思廣益,最終選擇了一個既能承載創作靈感,又能呈現個人生活態度的名字。在台北成長的她,因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,一開始創作時總是希望把時間填滿。然而,隨著創作逐漸成為生活的核心,她開始意識到「緩慢」對創作的重要性。「如果每天都逼迫自己創作 12 小時,過度消耗會讓她的能量枯竭,反而無法繼續創作。」品牌名「緩室」同時也是隨時提醒自己「慢慢來,慢即是快」,創作不僅是對作品的追求,更是對生活的經營和關愛。

工作室的設計並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計畫,而是隨著生活逐步形成。特別是搬到宜蘭後,Huan 和家人選擇了離市區不遠,但又能享受寧靜的郊區生活。走進「緩室」,滿溢陽光的窗台是 Huan最喜歡的空間,也是早晨光線最好的地方,能清楚看見前院那棵心愛的流蘇樹,隨著季節變換展示出不同的生機與色彩。這裡不僅是拍攝作品的最佳場景,更是她每天開始創作前的靜心角落,她也會先在院子裡摸摸植物們,細心觀察每株植物的變化,接著回到工作檯整理皮革、工具、換上新水杯,藉由這一連串儀式般的準備作業,喚醒一天的創作靈感。

緩慢、感官、時間與植物:藝術與生活的對話
Q:皮革工藝是一門講究時間與耐心的技藝,這是否也影響了您的生活哲學?如何實踐「緩慢」?
皮革創作相較於金工不會有太多噪音,也不會有太多的風險和粉塵,這讓我能在優雅的環境中進行創作。這樣的過程和理念也影響了我的生活哲學—我喜歡在安靜、舒適的空間中進行創作,而這種「緩慢」和細心的態度,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體現。實踐「緩慢」對我來說亦是對抗快速消費文化的一種方式。
Q:您希望透過「緩室」或您的作品,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感受或啟發?接下來有哪些計劃呢?
藝術的無所不在和隨手可得的美好。很多時候,我們的生活被框架所限制,透過「緩室」或皮革作品,希望大家能跳脫這些框架,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,並且從中獲得放鬆與啟發。今年我也將和家人移民到加拿大,未來希望能透過新的文化刺激,將更多植物融入創作中,並嘗試將植物形態以更立體的方式作不一樣的藝術呈現。

Q:如何在日常中打造屬於自己的「小藝廊」?
可以從生活中的角落開始規劃。例如:可以在窗台、陽台或是工作桌上,擺放自己喜愛的植物、藝術品或是裝飾品。只要是能讓自己感到放鬆和愉悅的物品,都能成為打造療癒角落的選品。這不僅是裝飾,更是一種對自己生活質感的提升,能讓你隨時都感受到美和療癒。無論是當你出門時還是回到家,這些小空間都能帶給你心情的轉換。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設計,只要運用自己喜歡的東西,它就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吳雨歡 Huan
「緩室 Huan’s」品牌主理人。專注於皮革植物等產品設計,作品常融入自然與工藝的元素,強調生命力與永續的概念。追求突破傳統框架,藉由皮革等材質展現植物生命的永恆與藝術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