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題選讀專欄】行走是不斷從失序中回到核心的練習 —— 讀厄凌.卡格《就是走路》

每期邀請一位編輯/作家談談閱讀的療癒、思索與啟發,偶然展開的一頁,或許就能邂逅一本與自己有所共鳴的書。慢慢讀,文字有香,日子更有味。


導讀人.撰文 —— 作家/陳昭淵
當期選書 ——《就是走路:一次一步,風景朝你迎面而來》 厄凌.卡格

行走是不斷從失序中回到核心的練習 —— 讀厄凌.卡格《就是走路》 走路是種古老且原始的運動,七萬多年前,智人便透過雙腳從東非移動遷徙,文明也就透過無數的腳印向外擴散扎根,當時別說要衛星導航了,整個世界連張地圖都沒有,究竟那時候的人類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勇氣,選擇離開此處,讓自己跋山涉水,走向未知的他方呢?

探險家厄凌・卡格,在《就是走路》中,給了我這樣的思考,無論是歷史性或科學性的觀點,書裡一次次帶我探索「行走」如此日常舉動背後的深遠含義,品味各種透過雙腳採集的生命詩意,以及跨步擺手之間所織造的人文浪漫。

我們可以把步行視為某種交換,將原本擁有的放下、拋諸腦後,才能張開雙臂去經驗容納、瀏覽更多新事物。

然而這種交換要非常自主性的,或者說必須有意識的使用整個身體去執行。走時的身體,往往反映著情緒,忙碌中我們步調匆忙,閒散則顯得怡然悠慢,雀躍或興奮的步伐大而瀟灑,滯悶無力時,連起身出門都裹足難行。

因為發現身體和心理是有所關聯的,走路也就能作為緩慢的自我調理,老派但非常有用,生活疲累或工作卡關時,我會暫時拋下一切,任性的隨意出走,即使到巷口晃晃都好,只要讓腳動起來,不管記憶或專注力,甚至心情都會變好。

每當決定往前跨一步,都在迫使身體失去平衡,傾倒的瞬間,大腦會快速判斷重心該如何調整才不會摔倒,因此在意義上,行走是不斷從失序中回到核心的練習。無論身處何種困境,試著往前跨出一步,就是改變、就是超越,想想文明的拓展,不要小看我們所走的每一步,也不要放棄再跨出下一步。


延伸閱讀

 

走路的人
河正宇/新經典文化

在藏語中,「人類」這個字指的是「走路的存在」或是「且走,且徬徨的存在」。三度拿下韓國金球獎影帝的河正宇,以平易近人的文筆和語氣,藉由走路,談電影,談人生,也談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安。每日三萬步是他的日常,他說:透過行走,明白了世上沒有錯誤的路,有的只是稍微遲來與崎嶇的路罷了。

圖/新經典文化

 

平凡的朝聖者之路
陳逸庭/聯合文學

身為攝影工作者,在大學時期曾參與大甲媽祖遶境,成為他對朝聖者之路的啟蒙。在偶然間發現自己眉毛裡住了一位祖先,像是為了尋求解答,他與祖先一起踏上「朝聖者之路」這條古老而知名的步道。從法國到西班牙,路途長達900公里,走出29天的行路日記,也找到自己的徒步方式與心中的路。

圖/聯合文學

 


陳昭淵

寫詩與歌,從事文字工作與平面設計,喜歡音樂和貓。出版詩集《霧散不開》、《宇宙通信》、《深海作業》等七本。

FB|陳昭淵 / Chao-Yuan Chen

圖/汪德範攝

文章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