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題專欄】纖維與時間編織出沉穩的自己

圖、文/李佳玲

朋友來訪時總會説工作室裡有舒服的香氣。說來有趣,當一種香氣無形地融入日常生活,有時反而會忘了它的存在。直到有人提出來,我才意識到,原來我一直都與「木質調」生活著。除了工作室裡有不少木頭家具,空氣中時常飄著點燃的檀香,連我身上的香水也多是木質調。織品創作時需要讓內心沉穩下來,讓我心中的節奏與時間一起流動,一層一層堆積出作品獨特的底蘊與張力,就像檀香渾厚的香氣,也是隨著時間堆積而來的。

圍繞著織物的工作是幸福的。它們又柔又細緻,每當看著手指牽引細細的針線來回穿梭,在布上跳舞的模樣,呼吸也不自覺跟著緩慢下來,就像為自己舉行一場調頻儀式一樣。

選擇「軟」作為創作的語言,是我面對世界的一種方式。布料、纖維、棉絮,這些柔軟的媒材乍看之下難以定型,卻可以透過時間的累積與身體的協作,建立起某種迷人的結構與韌性,它們不依賴外力的雕刻,而是在彼此的結構連結下,產生一個和諧的張力平衡。

說到平衡,我覺得身為創作者很重要的能力之一,就是能在工作之餘好好生活。我的創作靈感常來自過去的旅行記憶,當時間一久,那些片段在腦中已模糊的只剩下顏色、氣味和簡短的對話,但我反而覺得因時間流逝所殘留的畫面很美,是種與過去的自己反覆對話、找尋自我的方式。

記憶裡,曾經與朋友聊到喜歡海洋或山的話題,我總是毫不猶豫的選擇山,因為空氣中混著落葉、土壤與陽光曬過木頭的味道,也是我對檀香木的記憶,而它總是能帶領我在創作的路上,抵達嚮往的穩定狀態,就好像身體與大自然達成了某種默契與共鳴。

曾有人對我說過「即便沒有觸摸到作品,就已能感到被柔軟包圍」,就像氣味能喚醒身體的感知,如那些我用布料創造出的型態,也能悄悄觸動人的情緒。我想,這就是我期待不斷地在柔軟中雕塑自己的方式,一邊傾聽,一邊等待,一針一線,慢慢地與世界靠近。

李佳玲 Jialing Lee

織品藝術家、Pieces of Jade 小佳碧玉主理人。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(Royal College of Art)織品碩士,作品聚焦於纖維藝術與當代手工語彙的交融,並於 2024 年獲得 Shopping Design Award「New Talent Award」年度新銳獎項。

IG/Pieces of jade. 小佳碧玉

【身體與心靈的雕塑家・主題專欄】有時,我們用雙手編織出內在輪廓,有時,在肢體擺動中刻畫身體節奏。本期專欄邀請 2 位與身體一起工作的職人,如何透過檀香穩定心神,及薄荷激發活力的氣息間與自己對話,並雕塑出身心的柔與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