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花迷小百科】善變的千面美人—山芙蓉

花迷小百科單元簡介

喜愛芳香療法的你,一定感受過花香類精油的魅力,但你知道它們在變成精油前的生活與模樣嗎?花迷小百科藉由花朵的冷知識,讓你更了解這些嬌弱美麗的花朵,徜徉在花的不可思議之間,獻給愛花成迷的你。

花朵是專注向陽光學習的孩子,日出時綻放,日落時緩慢闔起花瓣。大部分的花朵在盛開到凋謝之際,都只有一種顏色,可是有一種花朵,一天能變換三種顏色,而且不畏秋冬寒冷,總在霜降節氣後開花,除了能耐霜寒,有「拒霜花」的俗稱,還被人稱為「千面美人」或「三醉芙蓉」,這就是台灣特有種植物山芙蓉。山芙蓉是屬於陽性植物,需要強日照,而且耐旱、耐污染也耐貧土。

山芙蓉的外貌特徵

  • 花:花大單生具長柄,花冠淺鐘形張開狀,花開放時徑約 9~15公分。
  • 花苞:由花苞型態至開花約需 1 週,花苞體態像似流星鎚。
  • 葉:葉子具有長柄,摸起來像是有細毛的皮革,鋸齒端銳利,形狀近圓形或心形,表面綠色,背面淡綠色;葉柄長12~16公分。

三醉芙蓉 花色一日三變

山芙蓉在開花以後的一天之中,會有三種顏色變化,像是表情善變的美人,它在清晨初綻放時是白色,花瓣像是海浪的白色浪沫舒展開來,中午會轉變成青春嬌羞的粉紅色,到了傍晚花快謝時會變成豔麗的桃紅色,在秋冬微涼的氣溫,大部分花朵沉寂休息時,將山野點綴的熱鬧非凡,吸引著人們的目光,也能從花朵照片的顏色來判斷,當時攝影的時間是上午、下午或是傍晚,山芙蓉只有一天的短暫花期,就像是流星一樣轉瞬即逝。

良好的藥用保健功效 成為阿里山鄒族的護身符

傳說將山芙蓉視為守護神的阿里山鄒族,發現山芙蓉的樹幹經常遭受不明刮傷及破壞,且樹幹上總會留下斑斑血跡,此種情況讓鄒族的原住民百思不解。結果在某次暗地觀察,發現是有蹄動物如山羌或野鹿,會在受傷時去啃咬山芙蓉的樹幹,待山芙蓉流出樹液後,再用受傷的部位去磨蹭樹液,以達到修護的效果。因為山芙蓉具有良好的藥用保健功效,因此被阿里山原住民長期視為「神聖之物」,會在祭典或打獵前削下樹皮,配戴在手臂或是胸前,當作護身符,以消除邪靈、驅除不淨。

山芙蓉也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原住民,是台灣特有種植物,有時會跟重瓣的木芙蓉搞混,還有一個熟為人知的遠房親戚,那就是極具經濟價值的棉花,它們都是屬於錦葵科這個大家族。山芙蓉也常出現在有許多在地植物的青草藥店,一般是取用根部和莖幹切片入藥,有消炎、涼血的功效,根據田野調查,山芙蓉是常用青草藥排行榜第19位,就連花朵也能食用,用途十分廣泛,下次當你看到山芙蓉這位千面美人,就能輕易分辨它了。

Taiwan cotton-rose, 台灣山芙蓉

 

🌺 立刻探索「山芙蓉」相關商品 

 

 

參考資料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