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v/Dec 一個人的茶秘境
主題選讀專欄每期邀請一位編輯/作家談談閱讀的療癒、思索與啟發,偶然展開的一頁,或許就能邂逅一本與自己有所共鳴的書。慢慢讀,文字有香,日子更有味。
導讀人.撰文 —— 《秋刀魚》總編輯/陳頤華
當期選書 ——《千利休:無言的前衛》赤瀨川原平.譯者 李漢庭
或許每個人的血液裡,都有帶一點茶湯。
小時候為了身體健康,每天早上都得喝媽媽泡的普洱茶,那時年幼還不懂,總覺得普洱有股「時間」的味道,像是阿公櫥櫃裡散發出來的陳年氣息,能逃則逃。
直到一趟京都職人的深度採訪中,首次品嚐日本茶道。細膩優雅的動作、全程無聲寂靜,「你手上的杯子是豐臣秀吉曾用過的茶杯。」跪坐在二疊台目(所謂「二又四分之三張榻榻米」面積的標準茶席)上,雙手真切地觸碰到超越400年的溫度。
這杯「豐臣秀吉」的抹茶,讓我想起同個年代、一代茶聖千利休的身影。如同千利休的名言:「美,就是我說了算。」定義日本茶道與侘寂美學的大師,在歷史上卻始終有各種評價。是高傲還是謙遜?是追求極致還是寧可靜默?而我選擇用截然不同的角度,閱讀千利休。
比起喝懂茶道,前衛藝術家赤瀨川原平在撰寫電影《利休》劇本後,又推出《千利休:無言的前衛》一書,非茶人的典型書寫脈絡,赤瀨川原平選擇用「路上觀察學」的藝術法則,帶我們重新認識千利休,甚至打趣地使用了運動賽事來比擬:「日本茶湯文化,直到千利休才建立起的典範,所有勝利打點要算在他身上。」這漂亮的一擊,劃出一道穿越時空的空隙,就像把千利休帶到現代,一起在生活中找尋日常中的茶道精神。
日本人喝茶很有「規矩」,百年來因千利休立下的文化,如今成了各家流派的教條:茶碗、炭火、花、掛軸、茶室,要符合四季、要搭配心境、要恰到好處不能過猶不及。赤瀨川原平打破千利休用侘寂寫下的定義:「在利休那個時代根本沒有所謂藝術!只有許多零碎的片段,要總結起來才算得上是藝術,然而當時的人們已經懂得喜歡、心愛這些片段,然後進行分類、組合,乃至於琢磨。」
原來藝術,是喜好的總和;茶道的價值,則是透過人與人之間,交換情感下所產生的思想聚集。
突然間,我好像喝懂了小時候的普洱茶,那是母親的關切;公園裡泡茶的阿伯們,那是沒說出口「你還健在呢」的關照;深夜裡泡一壺茶給自己,讓世界因此停下來,喝進片刻的自我關心。這些,都是好茶。
赤瀨川原平說,前衛就是無前例可循,而在千利休之前,也沒人說過茶道。只是恰巧經過了400年,愛喝茶的人們,在血液裡都因一杯茶,喚醒了歷史留下的思想與共感。
延伸閱讀
器之手帖 1 茶具
日野明子/大藝出版
以「記載創作器皿之人的手帖」為出發的日本雜誌《器之手帖》,透過以茶具、食器等主題,引領讀者認識器皿背後的故事。第一集的〈茶具〉從斟茶、享用到配件,介紹超過40組器皿作家宛如藝術品般的茶器。曾經聽過一位職人如此說道:「我做的器皿雖然是藝術品,但唯有日常使用後才能真正成為藝術。」翻閱本雜誌時,請小心,忍不住就想多買幾個茶杯回家。
圖/大藝出版
一茶三百句:小林一茶經典俳句選
小林一茶/臺灣商務
品茶是具體的姿態,而愛喝茶的心則是足以擴充整個時空的芬芳。來自日本知名俳句詩人小林一茶最具代表性的俳句,精妙詼諧,有小動物也有童趣,在四季景色與剎那頓悟間,小林一茶選擇吟唱出不矯揉的真實,有些話沒說,但在俳句的字裡行間裡卻什麼都說了。
圖/臺灣商務
陳頤華
《秋刀魚》總編輯,與朋友共同創立「黑潮文化」,以新型態雜誌獨立出版,傳遞臺灣紙本能量。曾獲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,並與《秋刀魚》夥伴連續三年共同獲得金鼎獎雜誌類獎項。就在今年,黑潮將滿10週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