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n/Feb 和畫家的一場果園饗宴
主題選讀專欄每期邀請一位編輯/作家談談閱讀的療癒、思索與啟發,偶然展開的一頁,或許就能邂逅一本與自己有所共鳴的書。慢慢讀,文字有香,日子更有味。
導讀人.撰文 —— 詩人/創作者/潘家欣
當期選書 ——《家是動詞:臺灣族群遷徙故事》鄭安晞、蔡承豪、盧啟明、顏杏如、蔡蕙頻、阮氏貞
小時候,母親會在煮梅干扣肉時放花椒,我常常因為貪吃噴香的五花肉,不小心咬到整顆花椒粒,濃縮辛香瞬間在口腔炸開,就算立刻去漱口,舌頭還是會麻痺,令我又愛又恨。
後來出外念書,才發現傳統客家菜的梅干扣肉,並沒有花椒!母親是閩南人,而閩菜對香料使用極其含蓄。她之所以煮菜大量使用花椒,是因為:第一,她本來就熱愛探索辛香料;第二,她嫁入了眷村家庭,爺爺、爸爸對於鹹香醃漬物的接受度高。所以,母親用辣椒、用花椒毫不手軟。我童年所熟悉的花椒梅干扣肉,其實是母親婚後自創的混血菜色,看似衝突,層次卻因此而豐富。
島嶼族群的多元文化,其實是一種體感。正統的梅干扣肉有其本來面容,而我的母親賦予它截然不同的詮釋,這就是文化相遇的魅力所在。
讀到《家是動詞:臺灣族群遷徙故事》這本書時,我的鼻腔就一直聞到花椒味,書當然沒有藏花椒,只是對我來說,家也是一個動詞。書中談及日治時期到移墾漢人文化,再到新住民時代的族群遷徙史,變動的家之風景,深深打動了我。
例如日治時期來台的日人深深思念著本島的櫻樹,然而被迫離去的灣生卻懷念著木瓜樹。那許多來到島上又離去的人、來到島上生根的人,也長出滋味殊異,酸甜苦辣的果實。
而一邊讀著,我也一邊想起小說《魔神仔:被牽走的巨人》裡,那被迫滯留南方澳,既不是台灣人、也非日本人的夏子阿嬤,雙手浸染傳統刺青的琉球之子。對她來說,故鄉的果實滋味,將會是泡盛辣椒的辛酸?閱讀新住民篇章時,我則不禁與案頭的《餐桌上的家鄉》並讀—越南的綠豆方粽、柬埔寨的香茅魚湯……這些氣味連結了太多廣闊與衝擊,並且成為滋養台灣這塊土地的陽光、雨露。日日學習,日日相遇,我期許自己也能日漸飽滿,成為一粒擁有爆炸香氣的小小果實。
延伸閱讀
魔神仔:被牽走的巨人
瀟湘神/聯經出版
「魔神仔」是臺灣赫赫有名,在山間出沒的精怪。「牽走」則是臺灣人說明魔神仔將人帶到不可思議的地點所用的動詞。小說家瀟湘神以精怪打造的懸疑故事,引領讀者走進臺灣與琉球歷史交織的密林,探究暗藏其中的國族寓言,抑或是深層潛意識構成的認同界線。
圖/聯經出版
餐桌上的家鄉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姊妹會、胡頎/時報出版
二十五位南洋姊妹,端出二十五道家鄉菜,念念半生的生活經歷。這些生命故事洋溢著女性的堅毅,母性的光輝,從一道道餐桌上的異國與鄉愁,一點一滴拼湊出她們家鄉的豐富樣貌,及其與這座島嶼千絲萬縷的緣分。
潘家欣
1984年生,迷戀各種氣味和玩具,著有散文集《玩物誌》;詩集《如蜜帖》、《如廁帖》、《負子獸》等八冊;藝術文集《藝術家的一日廚房—學校沒教的藝術史:向26 位藝壇大師致敬的家常菜》;插畫作品《暗夜的螃蟹》、《虎姑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