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日茶事・盧怡安專欄】冬日,上茶山喝暖茶

文字/攝影 盧怡安 

去年年底在阿里山太和村,渡過冷冽卻美麗的年末倒數之後,今年入冬,便一直想著要再來茶山,喝著太和村樟樹湖的茶過冬。

即使這麼多年來,以為自己對阿里山樟樹湖的茶,已經很熟悉了;搖了公車上山,在茶山上喝到的時候,卻又是另一種奇妙的感覺。

因為景色太加分了呀。入口時嚐到鮮綠透明的烏龍茶滋味,有金黃陽光灑滿的暖甜茶甘,然後視線馬上穿過大片玻璃窗,真的看到外面滿眼冬日的陽光,正暖暖籠罩在對面不遠的茶園上耶,彷彿茶香現在是從茶園裡飄過來似的。一隴一隴的茶樹,排列在眼前,連茶葉上的熠熠反光都好清晰。口裡的回甘,不自覺變得更亮更悠長了。

平時在家,我所熟悉的喝法,通常是白陶小壺,高腳瓷杯,安安靜靜地喝幾泡。同樣是高山烏龍茶,樟樹湖這座山區,和杉林溪、梨山等地比起來,對我來說,滋味擁有更俐落挺拔的線條感,不單是軟甜細緻而已。

不過真的來到樟樹湖這裡,好幾家不同的、歷史悠久的茶莊,想要表現的滋味都好不一樣。隨著不同的茶,喝的方法也開放自由而多元。對面山頭的年輕製茶師,就熱情地在口袋裡拽著剛做好的茶,開心地跟我們分享。

那當然是取一只蓋杯,或者茶水不分離的碗泡,豪爽快意而直接,直沖幾泡不怎麼修飾的滋味來試試看囉。

哇,即使是大手直沖出來的素顏滋味,也好清嫩婉轉喔。這一次喝到的,和我平時所喜歡,發酵度稍微高一點的比起來,青綠一些,但滋味一樣有樟樹湖這山頭的耿直。碗泡的滋味,一路由竹葉清香這樣的嫩綠,喝到陽光從竹葉縫隙中灑下來的爽朗感,不走過於粉或柔的路線,有開朗的笑容,夠細緻但又直接。

然後是另一位年輕製茶師,剛焙完不太有自信的新茶,想要大家幫忙找找有什麼缺點可以再補足。馬上端出鑑定杯組,小心地量了時間、克數,用比較長的浸泡時間,不只萃取出優雅的茶滋味,也把可能藏著的缺點,盡量不保留地展示出來。

啊,用鑑定杯組猶如拿著放大鏡檢查,的確有一點帶澀,齒間刮刮的。但大夥兒慢慢地聊天,慢慢讓茶甘轉開,最後的韻味轉了回來,有甜有甘,仍讓人好喜歡,這座山頭。

與一小群來樟樹湖喝茶才認識的新朋友,打開心胸不抱成見的喝法,就像打開聖誕老人的禮物袋一樣,呼~呼~的,收穫了許多預期之外的驚喜禮物。

推薦霧裡村茶館的風景,以及這樣開放自由的喝茶氣氛。


盧怡安

飲食作家,生活雜誌記者經歷十餘年,關心生活美好事物,包含藝術、飲食、旅行。2010年開始習茶,從臺灣烏龍茶道的學習中,漸漸體會器物、滋味、態度與氛圍美感彼此之間的平衡,著有《秋刀魚一條半》、《秋刀魚變溫柔了》等書。

I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