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題選讀專欄】物件擺放是審美,更是溝通的藝術 —— 讀李歐納.科仁《擺放的方式:安排物件的修辭》

Jan/Feb  風和日麗的家
主題選讀專欄

每期邀請一位編輯/作家談談閱讀的療癒、思索與啟發,偶然展開的一頁,或許就能邂逅一本與自己有所共鳴的書。慢慢讀,文字有香,日子更有味。

 

導讀人.撰文 —— 設計與生活風格作者/許育華
當期選書 ——《擺放的方式:安排物件的修辭》李歐納.科仁

我將市集買來的淺紫色海芋,放入德國製造、70年代製白色花瓶中,花朵修長身形使得白牆與白櫃子角落有了律動,「為此畫面再添加什麼?另一只不上釉白花器作為對稱?或青花小壺為對比?」

我有如扮家家酒的佈置樂趣,因為《擺放的方式: 安排物件的修辭》開始有了意義,不著痕跡的創作線索。

李歐納.科仁暢銷世界的經典《Wabi-Sabi》,是當代西方世界認識「侘寂」的入門,也開啟我對這位美國建築師兼雜誌總編輯,以一個西方文人看待東洋生活哲學的視角,那種身為外者(outsider)、又瞭然一個異國文化的能力,是我所嚮往且享受。科仁爾後為了瞭解日式風格商店中的陳列,研究起「擺放」而成一份論述。

《擺放的方式: 安排物件的修辭》,我的幾種使用方式:

愉悅的生活讀物
書中架構性的繪畫出自法國畫家Nathalie Du Pasquier,雖非本書主角,Du Pasquier 卻在設計史上佔有一席之地;她是義大利80年代孟菲斯美學運動(Memphis)創始者之一,若我提醒,她的畫曾多次印上愛馬仕絲巾,會不會讓讀者們更有意識地欣賞書中的每幅色彩呢。

同時,出版社以米白色頁扉搭配布質封面,手感舒適,也是擺放時的悅目重點。

美學理論教科本
科仁文風簡潔輕快,以一百多頁的獨到見解對應理論,易於理解,從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時代的修辭學開始,到當代的溝通邏輯,在本書面前,我是快樂的讀者與學生。

啟發與實踐之參考
因此,我試著調整物品的擺放位置,為日復一日生活帶來新鮮感,我更有意識看商店櫥窗與藝廊,解讀其欲與觀眾溝通的概念:層次、排列、隱喻、敘事性,建構起另一個我看待空間的層次,正如第48頁所言:「物件擺放的解析過程是關於觀者自身的,你所描述的,是你看世界的方式。」

客廳角落的海芋,會是我用心擺放後,為家建構起的一點溫潤光芒。


延伸閱讀

KINFOLK綠藝
約翰.伯恩/三采文化

讓大自然進入你的日常!生活風格雜誌《Kinfolk》團隊巡訪30個藝術空間,集結來自世界各地創意人、設計師及景觀園藝師等打造的綠意風景,室內與室外不再有明顯界線,從室內設計、風格園藝到居家植物的實用栽培技巧,將「自然」不著痕跡融入生活中每個角落。

 

The Beauty of Everyday Things
Soetsu Yanagi/PENGUIN BOOKS LTD.

日本美學家柳宗悅透過對手工器物的熱愛與美感眼光,分享源於常民生活的「民藝」在日本設計中的重要地位及特色,以這本經典之作,帶領人們重新認識日常器物,包括茶具器皿、織物刺繡,甚至是手工造紙,細細品味陪伴身邊的每件物件之美。


許育華
曾任職多本時尚雜誌如《Marie Claire》《Vogue》,2011 年移居柏林,擔任各華文媒體報導者、採訪者、專欄作家。熱愛旅行與藝術,喜歡閱讀,各地拜訪展覽,擅寫設計與生活風格,著有《戀物絮語》。
FB
I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