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伊日生活誌VOL.37封面人物】用傢俬混搭出家的無限風光 —— 摩登波麗主理人 吳啟弘

用傢俬混搭出家的無限風光

專訪 摩登波麗主理人 吳啟弘

文字、攝影|陳冠良

 

每次改換家裡的擺設,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,那個狀態是讓我最感到療癒放鬆的時刻

 

美是一種直覺

秋日下午,氣溫暖煦如夏。車子穿過車流呼嘯的林蔭大路,轉折靜巷,透暈著柔和燈光的「摩登波麗」,夾在一排公寓民宅間,雖低調,卻不容忽視。

不算太大,一目瞭然的空間裡,各類傢俬聚集盤踞。它們其來有自,但無論是怎樣曲折的身世,離奇的背景,最終都在「摩登波麗」的主人吳啟弘的慧眼獨具下,以另一種「嶄新」的姿態展開「第二春」。

從北歐、亞洲各地蒐羅二手傢俱,歷年累月,吳啟弘自有一套經驗法則,「通常我沒有第一時間下手,考慮過才買的傢俱,十之八九都很難賣掉。」但事實上,那只是時機點的問題,「不過,可能等個五年,甚至十年,就會忽然發現適合它的位置或去處。」

吳啟弘的挑揀無撇步,倚靠的僅是一份喜歡的心情,「我找東西真的沒什麼技巧,但看了很多之後,還是會發覺我的選擇裡埋有一種『路線』。大概就像有自己一套風格的創作者那樣吧。」明明學的是汽修,卻總被認為是藝術相關的科班出身。吳啟弘雖然納悶這樣的誤會,但若認真推敲,母親家族的親戚皆是復興美工學生,再往前追溯,祖輩還曾是鄉里間小有名氣的書法家,蘊藏在他身體裡那「美感的直覺」,或許也不是毫無憑據了。

如果吳啟弘眼中的美,得自於一點與生俱來的天賦,那麼,他分別為八歲及十二歲的孩子更多了耳濡目染的幸運,「他們從小看得多,現在除了有自己的意見、會挑,也懂得分辨東西的優劣。比如說台灣製跟美國製的折疊椅,從顏色、R角處理和材質就能判斷好跟不好的差異。」他十分欣喜並樂見下一代美感意識與能力的養成。

在家的舒壓造景運動

一切的起源,很單純地,只是吳啟弘想要布置自己的房間。

「當初看日本雜誌裡那些房間裡的陳列,心裡超佩服的。可是那些物件我在台灣都找不到,只能到處去撿,拼湊出一個看起來勉強還不錯的樣子。後來開始上網,我才像井底之蛙一樣發現世界那麼大,要什麽都可能找得到。」吳啟弘從此廣泛涉獵,入手的愈來愈多,但房間並不會自體膨脹增生,於是必須有出才能繼續進。藉著買賣,他發現有許多意趣相投的人,自己選物的眼光也相對獲得驗證與肯定,而開店的契機亦由此埋下了種子。

吳啟弘回憶年少,布置房間的興趣,幾乎是狂熱。一個月內就換漆牆面顏色不說,為了營造車庫風,硬把摩托車扛上二樓充作裝飾,父親屢屢七竅生煙叱罵每天像在收垃圾回家,他也只當耳邊風。

如今說來,吳啟弘雖也忍不住失笑荒唐,但他不僅初衷未改,「染指」範圍還從一方斗室擴張到了整個家。「我實在沒辦法一直面對一成不變的空間。」擁有一整座倉庫傢俱資源的好處就是當他想要現代一點的金屬感,復古一點的塑膠感,或其他任何風格,都能隨心所欲地澈底搬弄,甚至連細節的擺飾都能充分顧及。那種自由變化的雀躍,實難以訴諸言語形容啊。

別人也許看吳啟弘有些瘋癲,但那卻是他既享受又舒壓的方式。「每改換一次家裡的擺設,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,那個狀態是讓我最感到療癒放鬆的時刻。」他也非常喜歡一個人待在倉庫或者門市,沒有網路,沒有駁雜訊息,可以靜靜做自己的事,沉浸在無邊思緒中的獨處。

眾所周知,家是避風港,而吳啟弘就像手裡有支魔杖,輕揮兩下,那令人安心舒適的港灣便也有了風和日麗的景色。自詡為宅男,不擅亦不愛交際應酬的他,總是想窩在那一手創造的,怡然氛圍的風景裡,放空休憩。

家也是私密的。那私密,包裹保護著住在裡面的人的某些部分。藉由傢俱踏入別人的居所,吳啟弘才看見貌似呆板的業務員,家中陳設滿是細膩獨到的品味;而嗓門粗大、滿手老繭的粗獷工人竟懷有一身插花技藝。就像他也不諱言坦露,「我想我應該是屬於悶騷型的吧。我不會把在家的那一面在外展現出來。」一個空間的樣貌,可謂反應了一個人的內心面貌。

房子只是殼,內裡組合的人事物才成就了屬於家的溫度與意義。而仰仗一件件大大小小鍾愛的傢俬,吳啟弘的家宛若百變金剛。除了自宅,「摩登波麗」也是三不五時就電話暫時不接,生意不作,幾個小時就花在乾坤大挪移,他打趣,「我團隊的員工們都還滿『硬篤』(ngē-táu)的。」就像今天來訪前,整間店又已變身了一回。如此常常的勞師動眾,不為什麼標新立異,只是看著符合當下心境的環境陳列,感覺特別愉快而已。

新生的老靈魂

人無靈魂便是行屍走肉,而傢俱,即一個空間的靈魂。一如酒是陳釀的香,老靈魂也才有其厚度,其無可替代的韻味。

二手傢俱或物件的舊,意味著歲月,歲月積攢了記憶,而記憶便是故事了。就像人老了難免有疾,長久使用過的東西也少不了種種殘缺。若陳舊代表已逝的過去,吳啟弘的將之翻整如新,無非就是接續了未來。

為了修復那些相遇時已然毀損的傢俱,性格耿直又有所堅持的吳啟弘吃了不少苦頭,「早期我缺乏簡便的概念,非常堅持一模一樣的工序去進行修復工作。但在各種條件因素,甚至時空背景都不同的情況下,那其實是不太可能的。」比如法國人很懂得怎麼染色調色,之前他們有一款石墨色,他就很想複製,但就怎麼也配不出來。爾後經由朋友獲悉,市面上早已有現成的在販售。「我就像吃頓飯要從自己種菜開始一樣,很耗工費時很辛苦,可是我又覺得去深入暸解、嘗試的那個過程很迷人。」

不斷碰壁的門外漢,不放棄的摸索,持續的練習,終究也成了以「破解」每款設計傢俱眉角為樂的職人。「就算我一開始什麼都不懂,但從壞的東西一直拆,拆到最後,閉著眼睛都能拆完。摸得愈久愈多,現在面對一件待整理的傢俱,我腦子裡會自動產生爆炸圖,一眼就能判斷需要多少維修時間。」每個設計師都有一套可循的『脈絡』,而魔鬼都藏在細節裡,例如,吳啟弘知道修飾完美之處,往往就是易壞的癥結點,又如,真正優秀的做工,總是隱藏在打磨到消失無痕的焊接點與焊條裡——那般不厭其煩再添一道工序,漂亮精密的收尾,一直是他由衷佩服且仿效的精神。

舊物的修復不是整容般的昨日種種,譬如昨日死,而該是新的價值如今日種種,譬如今日生。當吳啟弘透徹釐清,並且能夠表達物件的造型結構、用料製程,乃至於背後一路浪跡的軼事,其價值便得以彰顯,「只要解釋得出差異性,就算一樣是塑膠椅,價格相距十倍也是可以被接受的。」

在業界領域,雖是資深老鳥了,但吳啟弘邊學邊成長的態度一如既往。比方說置物櫃好了,因為顧客將它搬進乾濕分離的浴室收納毛巾備品,他對置物櫃的運用邏輯就此從辦公室、宿舍等既定印象中解放。「最近我收到一張高第設計的椅子,對,就是西班牙的那個高第。我以前都不知道除了建築他也設計傢俱,現在我還在摸索那張椅子,同時回溯研究他的風格。」像個獲取新玩具的孩子般,他的興奮之情,溢於言表。

舊愛恆久遠

「很多人羨慕我,覺得我都沒在幹嘛。每天就是在玩,看好看的東西。」工作本身即熱情所在,此番使人羨慕的生活或許並不算誤解。吳啟弘的日子確實過得挺愜意,但也不是全然沒有煩惱。「經營了這麼久的二手傢俱,難免會遇到瓶頸,不是找不到,而是不想再去碰類似的。」

就像時不時需要改動調度家中擺設,吳啟弘不願固守舒適圈裡。有一度,他追求新鮮的刺激,選物的標準趨嚴,幾乎刁鑽,焦慮著那些還沒發現的,或等著他開發的什麼。但隨著年紀增長,想法與眼光也跟著易轉。誠如他對於「自然而癒」就是隨遇而安的心態,他不再偏執糾結,依隨機緣,「以前錯過我會覺得惋惜,後來我知道自己能掌握的有限,能夠有機會經手一些就很難得了。這真是靠緣分的,志在必得的常常會落空,毫無預期的往往都是驚喜。而且一直想擁有很多也是滿累人的。」到底,物件雷同不是問題,怎麼混搭出對味的組合才是重點。

多年來,親身尋物之餘,吳啟弘也結識許多懂他脾胃的人。老物舊件即便不是源源不絕,但也不至於匱乏,「我現在一直在做的是促進台灣二手傢俱的內循環,主要是我不想一直依賴進口。當然,眼下還不成熟,除了買的人少,基數不夠,台灣老一輩對二手貨的觀念還是比較保守,甚至持有偏見。如果繼續努力,也許二十年,只靠台灣自己二手市場的買賣就能飽和了。」

真正的好物,猶如鑽石恆久遠,可以在人們的日常,不同的生命階段裡一直輪轉。「某些傢俱,在人們心中是有特殊意義的存在。曾有位客人,不會因為祖母留下的老餐桌搬不進新家就割捨,反而委託我們針對規格需求進行修改。」不管修復補遺或規劃改造,吳啟弘最開心的是聽聞顧客驚訝同一件傢俱,在倉庫時黯淡無光,擺到店裡時卻煥發奪目光采。

斜陽熄盡,窗外悄悄披上一襲藏青色調。聊起傢俱,吳啟弘如數家珍,那渾然忘我的投入神態,讓人想起今天陽光普照的早晨,在位於板橋一處巷底的「金物道具」裡,他組裝著一盞桌燈、一張皮面旋轉椅,熟極而流的專注身影。

時光荏苒不停,凡是新品都必然折舊。而那舊的,因著如同吳啟弘這樣的人去發掘去疼惜去守護,於是我們的家都能找到彷彿未曾衰老的舊愛。


吳 啟 弘

收藏歐亞經典傢俱與生活用品「摩登波麗」之主理人。創設「金物道具」部門,專業整理各式古董二手傢俱、燈具、沙發換皮換布等服務,亦提供改造及家具維修保養諮詢。另有全新品牌企畫「摩多家具」。

Facebook| 摩登波麗  Instagram| MODPOLY (@modpoly_shop)

官網| modpolyltd.com/tw

 

 

可至全台伊聖詩芳療生活館
免費取閱《伊日生活誌》Vol.37
立即查詢,鄰近專櫃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