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題選讀】無可見,但存在 —— 讀多明尼克.侯柯《香氣採集者》

Mar/Apr  一日香氣穿搭
主題選讀專欄

每期邀請一位編輯/作家談談閱讀的療癒、思索與啟發,偶然展開的一頁,或許就能邂逅一本與自己有所共鳴的書。慢慢讀,文字有香,日子更有味。

導讀人.撰文 —— 出版工作者、譯者/林家任
當期選書 ——《香氣採集者》多明尼克.侯柯

氣味承載著訊息。

雖然看不見,但你聞到帶有汁液感的新鮮青綠氣味,會猜想附近必然剛割過草地;踏進日式老屋,沉穩的檜木氣味會告訴你那梁柱已有年歲。或者,盛夏午後聞到「初雨味petrichor」,你曉得外頭雨滴已打落在柏油路上;踏青時聞到風中略帶鐵鏽金屬感的氣味,你知道海就在不遠處。

氣味,隱而未現,但無處不在。它能影響人的情緒,甚至勾引出深埋而不自知的記憶。

視天候、場合及服裝風格,習慣在每日著裝最後以香氣點綴,作為無形的配件。如春夏時分,棉質白襯衫以乾淨、清透的橙花、柑橘、雪松氣味搭配,微涼秋季則以略帶粉質感的鳶尾根襯托灰色毛衣,而當嚴寒隆冬到來,總愛藉丁香、肉桂、小豆蔻等辛香料,甚至菸草或蘭姆酒香,在濕冷中增添些許溫暖感受及想像。

可以隱密幽微,也能張揚狂放,氣味甚至能讓人「扮演」某種形象,投射予人想像。就像帶有煙燻感土壤味的岩蘭草和廣藿香,能為皮革騎士夾克的粗曠不羈形象再添沉穩深邃感;沒藥、乳香,甚至沉香,則可令一身黑色裝扮倍增聖潔、肅穆,甚至難以言傳的古遠神祕氣息。

常想像,香水調和了諸多氣味,藉著人身體溫呈現出一幅「空氣中的畫」——有些濃烈如油畫,有些清淡如水彩——這些如筆觸般的氣味原初從何而來,又長得什麼模樣?《香氣採集者》便為這些好奇與疑問提供了具體且美妙的解答。

《香氣採集者》一書的作者侯柯(Dominique Roques)是香氛原料供應商,這職業讓他得以實地走訪香水各種重要花植原料產地,親身接觸生產者和採收者。在這本堪稱五大洲環球記行的書中,原本無可見的氣味逐一溯源還原為具體的存在:或花果,或根葉,或樹皮、或汁液。我們看到岩蘭草在海地的收成和蒸餾方式,乳香在索馬利亞的採收和悠久歷史,保加利亞玫瑰和政治局勢變化的關聯,還有在「香料之島」斯里蘭卡,集香料、樹脂、木材於一體的肉桂的生長樣貌……書中一則則動人記事呈現的不僅是一個龐大產業當中的細小鏈結,更是千百年來人類與植物、土地、自然的關係。

自此,我們知道,藉著一縷噴霧穿著在身的已不再是單純的氣味,那當中還蘊含了無數細微的意義。


延伸閱讀

帶著愛與療癒的香氣行者
吳宙妦、林甄/遠流出版

從事安寧芳療照護的香氣行者,透過十四則實際照護故事,呈現植物和香氣能給予人在身體與心靈上的撫慰與療癒力量,敘事洋溢溫暖和人性光輝,真摯動人。

 

帝國的香水:香奈兒五號與紅色莫斯科的氣味世界
卡爾.施洛格/遠足文化

當一個小小物件置於人類歷史洪流中來看,便能看出其獨特意義。已成某種符號、甚至圖騰的香奈兒五號香水便是這樣的物件。書中藉由兩款起源相同、配方相近的經典香水,講述在莫斯科與巴黎的一段歷史和新舊交替的時代變革。


林家任
出版工作者,譯者,淡江大學德國語文學系畢,喜愛東方宗教思想與歐陸藝術文化,現職開朗文化總編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