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獻給島嶼植物的情書】苦甘之間,品嚐山苦瓜的生活旬味──番紅花

Jul/Aug  住在植物小島的每一天
獻給島嶼植物的情書

本期專題邀請 4 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,寫下與島嶼植物相伴的呢喃情意,有時傾聽,有時傾訴,發現人與在地草樹花果的交集,也看見這座島上獨有的生活多樣性。

 


苦甘之間,品嚐山苦瓜的生活旬味

文/圖 番紅花

我的夏日午後沁涼調飲,是倒出一杯以台灣茉莉花和馬告為主素材的琴酒,調和了通寧水、冰塊、薄荷葉、檸檬汁和切片山苦瓜,搖晃均勻後,喝下沁夏的通暢。

絕大多數品種的山苦瓜皆苦味強烈,我的取巧享用法就是喝了它。調酒是個方式,或是把山苦瓜、蘋果、鳳梨、百香果、香蕉、羽衣甘藍打成一杯綠拿鐵,那香甜酸苦於舌腔縈繞的醇厚,美白、抗氧化、飽足感、護心護血管一步到位,通通是台灣土地、台灣農民、台灣農業科學家齊力為這葫蘆科蔬菜所帶來的好。

 

 

把賣相不佳的山苦瓜,以法式軟糖技法做成「苦瓜糖」,是地方創生「大山北月」疼惜山村農民阿姨的巧思之作。而我們一般人說起台灣山苦瓜,腦海中第一浮現的,是它外型小如嬰兒拳頭的可愛,翠綠色的瘤狀突起,農民喚之為「米粒」,味道就是好苦好苦哇。然山苦瓜品種繁多,其實也有味道不那麼苦的,有迷你的、也有大如木瓜的,除了部落常見的小顆原生種,也有花蓮農改場雜交育種的花蓮一號到六號,如今山苦瓜的世界,有原住民的飲食文化,也有漢人餐桌的轉譯,有時在快炒店看到菜單上有「沖繩炒苦瓜」忍不住莞爾,苦瓜在我們的日常裡,可不寂寞呢。

 

 

破布子和梅乾菜都是苦瓜家庭料理的好朋友,鳳梨醬苦瓜排骨湯則是滿滿大人味的耐喝湯品,帶有和風感的「沖繩炒苦瓜」,則讓餐桌上的孩子歡取所需,畢竟板豆腐、早餐肉、五花肉、炒蛋都很討喜。山苦瓜有一半的苦是有方法可以破解的,將它的白膜以湯匙背刮乾淨、切片、入沸水燙兩分鐘後撈起冰鎮即可。只是我已懂得接納、品嚐苦瓜的苦滋味,苦之後的回甘因而餘韻更綿長。

 


 番紅花
專注家庭料理研究,也是業餘的文學讀者。對台灣風土當令食材,特有偏愛。近幾年致力推動孩子的食農教育,推動「菜市場的文學課」、「漁港的文學課」獲得廣大迴響。著有《廚房小情歌》、《一起到綠色餐廳吃頓飯!》等書。

FB|番桌·番桌FunTab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