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題選讀專欄】「它們會溝通、互助、對話」,樹底下蔓延的祕密互聯網 —— 讀蘇珊.希瑪爾《尋找母樹》

Mar/Apr  一枝草一點露
主題選讀專欄

每期邀請一位編輯/作家談談閱讀的療癒、思索與啟發,偶然展開的一頁,或許就能邂逅一本與自己有所共鳴的書。慢慢讀,文字有香,日子更有味。

導讀人.撰文 —— 作家/劉崇鳳
當期選書 ——《尋找母樹:樹聯網的秘密》蘇珊.希瑪爾

走到海拔 2000 米,雲杉高大,霧氣氤氳,周遭盡是柔軟的綠意。大樹儘管倒下了,厚厚的苔癬上,仍有小樹奮力向上探頭,抓準時機追隨陽光 ── 垂死的樹幹,因死亡的威脅迫使更多的新生。

森林就是有這樣的生命力。「樹會走路。」身旁的夥伴朗聲這麼說。大家的頭不約而同轉向我們這側。「聽過《尋找母樹》這本書嗎?」順隨著夥伴接續,我問大家。

儘管常帶領戶外登山,害怕生硬科學知識的我始終覺得自己是門外漢,是《尋找母樹》的作者蘇珊‧希瑪爾卻破除了我的恐懼。

在科學與文學之間、在田野數據與無可言說的靈性間,始終有一條隱形的線相接。一個女科學家,在伐木業家庭長大,日日夜夜浸泡在森林與研究室裡,卻有一枝靠近文學與敏感心靈的筆。

連幾日我在餐桌前、沙發、床上之間游移,手不釋卷,震驚於科學家能寫出這樣的言論。以白樺和花旗松作實驗,提出森林會互助合作的研究理論,挑戰森林是競爭關係的傳統認知,招來無數批評曾令她極低落,只因陰性觀點在雄性版圖的科學界中總顯天真魯莽,然而她清楚樹底下藏著人類無從知曉的秘密,林木為了傳承,會在地底下蔓延一個大型的互聯網:溝通、選擇、交換以及傳輸,不只競爭,還有合作。它們會「互助」與「對話」。並且,在垂死以前用畢生所餘的能量傳遞給年輕的樹苗,交棒給下一代。

於是,當代電影《阿凡達》中靈魂母樹的概念受其影響而生,這可不是什麼文藝幻想,而是有憑有據的實驗與說明,深深振奮我心。

總有一天,「調查實驗」和「感知覺察」會攜手共創,科學與原住民生存大地的智慧至終會匯流融合,領我們看見地球發展的方向。


延伸閱讀

園圃之歌
赫曼.赫塞/果力文化

文學大師赫曼.赫塞以花園、栽植、農事與四季對話,持續耕讀對園藝和自然的深刻感悟,更以水彩寫生手繪他心有所感的風景,除了自己從中找到安定身心的力量,也成為無數讀者的精神指引,點燃心中對生命的熱望。

圖/果力文化

塑膠島
李明愛/字畝文化

故事由一隻海鳥的視角開展,韓國作者李明愛以黑白水墨為基調,勾勒出人類、房舍與船隻,藉以對比大量漫布的彩色廢棄碎片。隨著翻頁,全版篇幅的塑膠海浪與垃圾島嶼的視覺衝擊,猶如一記無聲警示,面對海洋生態危機,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有意識的消費,落實減塑?

圖/字畝文化,授權提供 © 2014, Lee Myung-ae


劉崇鳳

一邊寫作一邊跳舞,兼任自然引導員。書寫是接近自己的唯一理由。旅居花東九年,返鄉高雄美濃七年,彎腰聆聽土地,作一個新時代斜槓農婦。著有《女子山海》、《回家種田》、《我願成為山的侍者》等書。